一、发展史和基本结构
体育部成立于1996年。主要承担学校公共体育教学、课外群体活动组织、运动训练竞赛及学生体质测试等工作任务。下设部门办公室、教学研究室、群体教研室、体质测试中心、运动竞赛管理中心、体药融合创新研究中心、场馆管理中心等机构。现为中国大学生体协排球分会副主席单位,中国大学生体协“两操”分会副主席单位,江苏省学生体协高校工作委员会健美操分会主席单位。
二、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47人,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3人,硕士29人,海外访学经历1年以上的3人;教授1人、副高职称23人;国际级裁判2人、国家级裁判 4人,省级一级裁判员 26人。
三、课程开设情况
体育部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为宗旨。强化分层教学、特长教学和兴趣教学,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按需设计多种类型的专项课,由学生自由网上选择上课项目,并对病残学生开设体育保健课,促使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掌握1-2项运动技能。
(一)课程内容与要求
学科课程由理论课程、选项专项课、选修专项课、运动训练课、体育保健课和开放性课程七部分内容组成。
1、理论课程
(1)理论必修课
1)学校体育概述;2)体育与健康;3)运动与营养;4)常用的健身方法;5)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救护;6)大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标准;7)小型比赛的组织与编排;8)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2)理论通识课
体育通识课程在于实现课程育体功能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它们的德育功能、美育功能、智育功能、实践功能和专业功能等。开设《休闲体育》、《运动医学》、《户外运动与背包客》、《影视动作片鉴赏》、《体育舞蹈赏析》、《奥林匹克运动》等课程。
2、选项专项课
选项专项课共开设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棒垒球、体育舞蹈、健美操、拉丁舞、有氧拉丁、健美操、啦啦操、形体、瑜伽、武术、太极拳、太极扇、中华射艺、跆拳道、空手道、击剑、拓展、攀岩、体育保健、器械健身、身体功能训练等26门课程,提供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兴趣和爱好进行选择。学生通过选项课程的学习,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运动专项技术水平,掌握健身锻炼方法的目的。
3、保健体育课
保健体育课主要为一、二年级学生中部分身体异常、病、残、弱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的课程。主要以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项目为主要练习手段,以运动与康复、保健为目的,达到增强学生体质、改善身体机能,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达到康复健身的作用。
4、选修专项课
选修专项课共开设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瑜伽、健美操、太极拳、跆拳道、体育舞蹈、武术、射艺、击剑、高尔夫15门课程。学生通过选修专项课程学习,提高运动专项能力,更好地从事终身体育锻炼。
5、运动训练课
运动训练课共开设排球、健美操、体育舞蹈、田径、跆拳道、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和射艺11门课程,其中排球、健美操为高水平运动训练课,其余9门为普通运动训练课。运动员通过运动训练课程学习,提高专项运动水平,代表学校参加全国、省、市各级大学生比赛。
6、开放课程
我校在一、二年级开设课外锻炼活动课程;在一至四年级开设《国家学生体质健康锻炼标准》测试课程。学生通过开放课程学生,培养健康意识,养成锻炼习惯。
7、体质测试课
针对患有先天性身体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二尖瓣畸形,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房室间隔缺损等各种不能进行运动的疾病)、残疾等情况,不能正常参加测试的学生,开设6课时的“体质测试课”。
四、群体赛事
积极开展系列校园体育赛事,提供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平台,延伸课堂教学,将“教、练、赛”充分融合贯通起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学校打造周期性的校园群众体育活动,构建起以校园竞赛体系为统筹、体育社团建设为中心、以学生运动队建设为龙头的三级群体工作机制;积极培育“一院一品”的品牌赛事活动,建成了22个体育社团,打造了院部杯啦啦操、篮球、攀岩、射艺等品牌赛事活动,每年定期举办田径运动会、冬季越野跑等大型体育竞赛,形成了“月月有比赛,周周有活动”的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年度累计2万余人参加。
五、大型团体操
每年校运会开幕式,以纪念校庆8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弘扬抗疫精神等为主题,千余名学生参与的团体操表演,精彩纷呈,气势恢宏,寓教于体,已经成为药大体育思政的一个品牌。每年运动会开幕式多家媒体会到场采访、报道。中央电视台、新华网、江苏卫视城市频道、教育频道,新华日报、南京日报等主流媒体都曾先后报道过我校运动会开幕式盛况。